初中兄弟读后感范文 第1篇
对于《兄弟》这本书,有许多词语是我无法接受的,所以对它有种莫名的抵触情绪,但我还是坚持看完了,看完整本书才发觉自己原来是那么的肤浅,书里表达的含义和表面看到的大相径庭。
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遥远而又神秘的时代,至少父辈们的讳莫至深让我们感到一丝荒远。但在余华的书中,我找到了那个真实的时代:精神狂热,无比的精神狂热,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众生万象地追逐一个个伟人的足迹,试图用自己的生命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人们的本能与欲望被社会的群体欲望压抑。个人不再重要,个性被压制到最低——随之而来的就是暴行。这是人治取代法治的必然现象。个人意愿凌驾在高高在上的法律,同时一直饱受欺凌的底层群众开始膨胀。自身不冷静的躁动,再加上别有用心人士的挑拨,他们把错误的矛头指向掌握知识的群体。结果,到头却发现谁也没有胜利。只是空前巨大的内耗,并陪上了一代人的黄金年龄和另一代人的希望。
余华少有用笔来描写那些惨烈的画面,而是用调侃的方式叙说那些故事。让人在大笑之余又有反思,为那些鲜活的人物感到悲哀,为那个时代感到心痛。
李光头和宋钢的性格迥然不同,一个胆大好事,一个谨慎细致,两人在中结下了亲于兄弟的友谊,但来到了改革开放后的时代,两人却走在了不同的道路。最后,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宋钢,李光头却成为了超级富翁,难道这是命运吗?兄弟间的差异被时代逐渐扩大,如同余华所说“中国人用四十年经历了西方四百年的生活”。
《兄弟》这本书值得一看,书中那个时代已经逝去,悲情色彩贯穿全书,也反映了余华的深思与忧虑。
初中兄弟读后感范文 第2篇
不瞒大家说,被称为“先锋作家”的领头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种子选手余华是我的偶像。记得当时我读他的《活着》感动地要死,读《许三观卖血记》更是攒了我不少眼泪。这几年文坛上很少有关于他的消息,听说他跑美国潇洒去了。熟不知一回来就出了一本五十多万字的长篇,定价三十五元,销量特别好,红得跟超女不相上下。我省吃俭用宁愿早上吃几个馒头挤出了三十五块钱,跑遍了吉安市区的书店终于买到一本盗版的《兄弟》,兴奋地几天睡不着觉。
偶像的佳作当然是怀着虔诚的态度拜读的,但我看了几章感觉就不对劲,翻开《兄弟》,“屁股”几乎是一个随处能看见的词语。写的是一个小镇上,一位十四岁的小孩李光头将头探到几乎触到粪便的臭不可闻处去看公厕隔壁女人们的屁股被当场抓住。李光头那次一口气看到了屁股有五个:一个是小屁股、一个是胖屁股、两个是瘦屁股、一个是不胖不瘦的屁股,整整齐齐地排在一起。一位作家和一位诗人白痴一样,自称李白杜甫又比曹雪芹再喻鲁迅郭沫若,押着这孩子洋洋得意地镇上绕了个圈。一位被这孩子看过屁股的女人当着满街的人对他丈夫大叫:“我的屁股被他看到了”,“我的屁股从来只让你一个人看,现在让这小流氓看了了……”。李光头因看到了五个屁股而出名:整个小镇的男性都不惜自掏腰包为这孩子买一碗三鲜面,想从这小孩嘴里打听那几个屁股,尤其是美女林红的“不胖不瘦圆得翘起来的屁股”。
上部基本就是围绕“屁股”展开的,读“屁股”简直是审美观念受到侮辱,还没有读完我就想把《兄弟》丢到垃圾筒里,但为了写这篇文章也就硬着头皮咬着牙关读了下去,《兄弟》下部就更恶心了,余华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性。
读完《兄弟》我简直要骂人,我想把这本书丢掉烧掉,让它从此在世界消失。但考虑本文的真实性,万一哪天你们向我借《兄弟》我也好有个交代,所以也就留着。
虽然说我是余华的粉丝,但出于对偶像的负责,我还是得说他几句,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还可能破口大骂。
余华口口声声地说,《兄弟》是在现实下诞生的一部荒诞性的喜剧。看到他在媒体红光满面的样子,我就不爽(当然其中有嫉妒的情绪)。我就知道他因为《兄弟》的畅销而使自己的腰包鼓地不能再鼓,明年又可以带老婆孩子游欧洲了。真让我大失所望。我这人最讨厌就是“美女作家”了,看来我要把我的偶像归为“率男”作家了。你说《兄弟》跟卫慧的《上海宝贝》、春树的《北京娃娃》有啥俩样。都是地摊文学。谁叫他写那么空洞,那么庸俗,那么粗鄙的作品。
余华他还没有没职业道德,读他的《活着》我感觉他对人的生与死进行了深刻的诠释,《许三观卖血记》更是底层劳动人们的呻吟。以前,我压根儿就感觉这男人不错。但《兄弟》一出他的印象在我的脑海就一落千丈。
我承认现在的社会物欲横流、荒诞地一塌糊涂;我也知道我们的生活庸俗琐屑粗鄙;但我们的文学不能这样呀!否则,文学就没有了必要。我都知道文学要把丑陋化作美好,沉沦的化作希望。再说,他是“先锋作家”的领头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种子选手。我的前辈,不给我们后辈带个好头,要不然以后大家都写这样垃圾文章中国的文学怎么办呀!所以这明显是违背了文学的初哀。
当然,话有说回来。我知道我的偶像余华骨子里还是一个有良心、有责任心的好作家。年纪轻轻能写出《活着》这样的好作品也不容易。我希望《兄弟》只是他的一次写作的尝试,这种创新精神我支持,人人也提倡。只是我偶像太年轻有些是不太懂。希望以后他能写出对得起他粉丝我、他自己还有文学界都满意的作品。
初中兄弟读后感范文 第3篇
今天我看了一个很感人的片段,我感动万分,让我感到了兄弟之间的一种不离不弃的情感这种感情是——兄弟之情!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两个从小一起的兄弟,父母早逝了,两个孩子来到了父母的坟前,和父母说一说话,哭了一会后,哥哥说:我一定可以照顾好年幼的小弟弟,以后的一段日子里,有一次哥哥问弟弟你有什么美好的梦想吗?弟弟说:我有很多梦想。比如:音乐家、科学家、钢琴家……可是我最喜欢的是钢琴家。所以我以后要向钢琴家这个梦想而努力!我以后一定可以做一个合格的钢琴家。以后的几年里,哥哥想了想,怎么才可以叫弟弟实现自己的梦想呢?于是哥哥在桌子上桌子上画了精元美的钢琴,弟弟看了这桌子上钢琴,弟弟很高兴。就天天弹着钢琴,可是弟弟又提出了一个条件,说:天天看桌子上钢琴也不可以真正的成为钢琴家,17岁的弟弟从家里出发了。在弟弟出发时,哥哥到了一杯水放在了桌子上,几年后,弟弟考上了美国的音乐学校,是——皇家音乐学校。弟弟走了以后,哥哥四处走,寻找工作去了,有一次他给一个人扫地的时候,碰见了一伙黑社会。给了他5万元人民币,他乐意的收下了这钱,因为他不能叫弟弟断学啊!然后在他不注意的时候把他给打了一顿,打断了一支胳膊,可是他一句怨言没有说,因为他想叫弟弟成为一个钢琴家,不想叫弟弟失败,留下阴影。3月后,弟弟比赛了,邀请他哥哥来看,在这场比赛上,得了第一名。他拿了音乐家的合格证,回到了家里,看见了自己出发前放在桌子上的一杯水。突然泪流满面!
看了这个故事之后,我懂得了什么才是兄弟,什么才是情感。这是我看过的最感人的片段了。我也有一个弟弟,我看了这个片段之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弟弟是我最亲的亲人。我以后一定要保护好我的弟弟,不叫同学和朋友不伤害她,因为我和弟弟的情感比谁都重。有弟弟才能给我快乐,只有弟弟才能在我以后的日子里帮助我,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难关,只有弟弟关心最多。
比如:有一次,我和妈妈出了趟远门,弟弟泪水满面,中间还发了很多短信,在回家的的时候,是他开开心心地去火车站迎接我回家。这件事叫我永记心头,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兄弟情是永远的情,哪怕一时一刻都离不开,要是离开了,就像万箭穿心似的,因为我和弟弟是同命相连的。有些人是没有这些快乐时光的。因为现在有兄弟的人愈来愈少。有的时候,我们两个人在一起很快乐,这就是兄弟之间的友情,人们都说,友谊是最重要的,可是谁的友谊比我俩还重呢!有的人的友谊是在朋友之间的,可是我俩是片子里面的兄弟情,是亲人的情感和友谊,虽然生气的时候不像片子里的兄弟那样快乐,但我以后一定会保护好我的弟弟。弟弟对我好的地方,我一定会回报。我感谢我的弟弟,我相信弟弟,我觉得弟弟是我最亲的人。
我希望我俩一定一定会越来越好,我真诚地祝福你:“在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灵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初中兄弟读后感范文 第4篇
人生是一场场戏剧,性格不同命运不同,戏剧的格调也会截然不同,宋钢和李光头各自的一生正是这样。尽管他们有着共同的童年经历,有着同样的社会环境,但因着性格迥异,导致他们的人生路差别极大。
宋钢的人生格调是低沉的,有些愁苦的,有些小幸福的,又有些压抑的。他坚强但隐忍,对生活及情感的忠厚有余,变通不足。他一生起伏不大,不幸的童年,孤独的成长,平稳上班,恋爱结婚,过着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后来遭遇下岗,经历艰难求职的过程。而他一生中受的最大的苦难应该是他最亲的两个人最后带给他的致命的伤害!
李光头恰相反,他的人生格调是高昂的,是大起大落的,是豪气冲天一往直前的。他梦想远大,精明能干,他也对挫折不屈不挠,将落魄的日子看得稀松平常,看似没心没肺,实则重情重义。他是个敢于担当且及其孝顺的人。他还有谋略,能创造时机,抓住机遇,最终活出一个辉煌的人生。但他的优点同时成为了他的缺点,当他走到了纵欲狂欢的尽头,是他自己将自己从高空狠狠的摔了下来,摔得只剩下了无尽的自责,人生陷进了不知所以的茫然中去……
都说三岁看老,这话一点不错。宋钢与李光头尽管兄弟情深,但他们从来就不是一类人。宋钢自小性格沉稳。李光头则生性豪放不羁。
那次两人一起偷吃被宋凡平李兰藏在枕头里的奶糖,当吃到最后几块时,宋钢因担心被发现而不敢吃下去了,而李光头却不管不顾的吃完剩下的所有奶糖之后,才抹着嘴说:我现在开始担心了。
李兰去上海治病,宋凡平被关进仓库后,只剩宋钢和李光头两个孩子在家过日子时,没有谁的安排,宋钢甘愿在家做饭,李光头却照样去大街上游荡。
宋钢跟着爷爷在乡村学习捕鱼,爬树,插秧,割稻子以及摘棉花。李光头在城里游荡在大街上看带给人的种.种残酷。后来,少年李光头因在厕所里偷看女人屁股事件而一举成名,商业头脑在那时便被他无师自通的发掘出来——作为对林红屁股的知情人士,他以此换得了五十六碗三鲜面,的确是对此事转亏为赢。
当他们同时爱上了林红,宋钢是把“兄弟”之情放在了首位,因不想伤害李光头而唯诺着做了许多违心的事;而李光头却是为达目的,将“我们是兄弟”当做杀手锏,专攻宋钢的软肋。
闯上海无功而返的李光头,落魄到吃不上饭的地步。他得到宋钢的钱和粮票的不断接济,他表现出的是一副大大咧咧,心安理得,理应如此的样子。而当宋钢穷困潦倒到走投无路时,才最终下定决心去找巨富的李光头,却是有些小心的,有些不好意思的。
总之,宋钢是一个从始至终忠厚本分的人,他的一生是充满着悲哀的,最后也以伤痛为结局。
总之,李光头是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他的一生是轻松的快乐的,最后以巨富为结局。但最后的最后,却也是以伤痛相伴余生。
我们无法评说书中及生活中任何一个人的一生的对错,只能从别人的人生中看到一些什么得到一些什么。从宋钢与李光头这一对兄弟身上,我看到的是他们面对挫折时的坚强,尽管两人的坚强不同,但他们都是敢于担当,勇于向前的人。我也看到了兄弟情意的厚重和伤痕,看到了躲在人性背后的种.种无奈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