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 第1篇
此影评可能涉及剧透,请谨慎观看。
我来评论一下
优点特效没有让人失望乘务员戏份还行,演员演技不错。
缺点1-剧情烂,刚看还觉得剧情推进挺快,风挡碎了开始,不知道剧情重点在哪,完全是在尬演拖延剧情,完全没体现机长副机长的专业水平在哪里,最后四十分钟完全就是在煽情浪费时间,中国影迷的情商还在80年代?只能说主次不分。可惜了好题材。
人物搭配差,直说吧!不知道关晓彤和黄志忠的剧情有什么用,不如删除。虽然关晓彤的现实角色存在,但是导演并没有提前该角色的价值。黄志忠在剧中扮演指挥中心主任,但全剧他的作用就是“8633,成都叫你”最后叫不到了就哭鼻子。。。看得我尴尬症犯了。想塑造角色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不如删除。类似无用角色还有,不一一例举。
综合分析:该片是一个好的题材,但是却放弃了纪实手法,加入了一些狗血煽情无用剧情,浪费了好题材。演员演技没毛病,特效问题不大。乘务员与乘客的戏份体现了乘务员的专业水准,但最可惜的是我最想看到的机长与副机长、二号机长抢救飞机,处理特情,沟通与交流等等,都没有体现出来,机长全剧僵尸表情,给人造成错觉让你觉得此次事故机长功劳不大,全靠飞机撑住了恶劣天气才成功降落。最恶心的就是煽情部分了,这种烂煽情请不要再来赚眼泪了,求求你专心做编剧好嘛,实在不行纪实行不!!别乱加东西啊。
总结,题材好,演员OK,特效OK,编剧辣鸡。中国机长之空中尬飞。。。两分给这个题材了,希望以后此类电影能吸取经验更上一层楼。
此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中国评论 第2篇
整部片子可以说是很成功的,视效上,故事节奏上,还有人物刻画,演员的表演都是非常优秀的,非常具有代入感,也有笑点和泪点,这些就已经可以达到及格了,另外还有各种熟脸各种客串,有一些惊喜的成分,作为一部商业片的话能达到七分了。遗憾的部分其实也是整个片子的核心,就是立意。这个真实事件本身已经够具有传奇性了,那么这部片子要重点突出的是什么?在看完整部片子以后没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可能是由于真实事件的改变,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一些细节不能刻画的太具体,但在故事的最高潮就是挡风玻璃破掉以后,我看不到机长的任何操作,整个操作过程感觉像是在靠意念在支撑,“我要活下来!”“我要让乘客活下来!”此时巨大的云层为飞机让开了一条道,然后飞机就这么冲了过去!最后降落也是一样,都已经感觉刹不住但最后却稳稳的刹住了。当然这个短板并不能影响整部片子的可观赏性,更不能影响我们对现实中的乘务组的敬意!这个事件本身足以成为航空史上的奇迹!但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华丽的外表下有些空洞。
中国评论 第3篇
坐了很多次川航,对川航的担担面、老干妈、烤地瓜、烤馒头、勇闯天涯颇为喜爱,当然,除了广受好评的餐食,相信多数观众和我一样对川航的英雄机长印象深刻。说实话,这次紧急迫降的剧情已经被媒体广泛报道,这样基于真实事件拍摄的电影不会有什么创新之处,关键就是看怎么讲好这个故事,怎么把气氛渲染到位,怎么把人物塑造丰满。
看完点映出来,我深深地觉得这部电影没有达到预期,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刻画人物和线索太多,导致重点不够突出
除了九名机组成员,还有机长的老婆孩子第二用机长的女友、反复出现的乘客八九个、乘客家属七八人、航管局领导、重庆塔台人员、成都塔台人员、部队领导、其他飞机飞行员、飞行爱好者必须承认,真实事件中涉及人物比这更多,但是在一部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里,太讲究人物的面面俱到除了不停地切镜头影响观感外,也冲淡了主角光环。说白了,如标题所示,本片的大咖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机长。最主要的思想也就一个,那就是机长牛逼。不是说别的角色不重要,也可以讲空姐们的沉着冷静、勇敢尽责,但是要确保重点突出才行。第二机长的女友、飞行爱好者是完全可以剪掉的,反复出现的乘客也可以减去两三个(后面会讲减哪个)
突出危急、恐惧的侧面描写太多
侧面描写肯定是必要的,地面所有工作人员一遍又一遍的呼叫,其他飞行员一遍又一遍的呼叫,乘务组家属和乘客家属焦急的等待,救护车、消防车的严阵以待可以砍去一半,加点时间用来描写乘客们在空中颠簸时的绝望,比如拍视频给家人留遗言什么的。
即使侧面描写,也有提升的空间,比如那个骗老婆去当厨师的男人在意识到危险时说的话虽然没有诀别感,但是朴实得感人,如果去掉之前他和老婆没见识的描写,取而代之的是他对当厨师后美好生活的吹嘘假想,他的坦白会更自然。
有些桥段设计过于刻意
比如飞行当天是机长女儿生日,就算真实事件中确实如此(简单查了下,没有确认是否属实),也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事好吗?对女儿的爱可以是一种信念,也可以是一种力量,而参加生日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刻意用形式来彰显爱,不会显得这份爱更加伟大。
刻意的地方还包括迫降成功后所有乘客在飞机上竖大拇指,这是点赞,机长在驾驶室,点赞给谁看?其实后面乘客们下飞机久久不肯离去要见机长表示感谢,机长出来鞠躬起身那个时候如果给个乘客集体点赞的镜头,更能表达敬意,也更合理。
搞笑桥段作用单一
影片从头至尾有很多搞笑的戏份,如机长的黑脸对比副驾驶的贫嘴,比如副驾驶和空姐(张天爱那个)之间的热脸和冷屁股,比如头等舱傲慢大叔和乘务长之间的明争暗斗,比如羞涩小哥和临座女孩的表白这些桥段都是一个作用:突出人物关系的改变和人物的成长,你看,化险为夷后,黑脸有了夸奖,空姐接受被撩,傲慢大叔展现了尊敬、小哥勇敢地表白和女孩拥抱在我看来,两段感情戏都是可以删掉的。
这真是个好题材,应该完成度更好。就最终的效果,我给个三星半(没法选择,思来想去给个三星),分吧。
中国评论 第4篇
我对于电影没有研究,不过也能看出来影片很多地方有多余和漏洞,还有某些故事线交代不清晰等问题,但是,我还是想说这部电影真的打动我了。
看完这个电影后,我下次登机时面对空姐的一句“欢迎登机”,一定要回报一个微笑。
普通人对于飞机的理解可能没有那么清晰,每次上飞机我们只负责睡一觉就结束了;对于空乘人员的理解也是表面的“又美又体面”。看了电影才知道每一次航班的成功起飞和降落,背后有多少人的支撑和努力,他们经历了多少的专业学习和模拟训练才正式上岗,每一份工作都不容易,况且他们身上要承担他人的生命安全。从你选择飞机这种交通方式,登上飞机的那一刻起,就要无条件地相信所有机组人员,因为飞机上没有人比他们更专业了,所以对空乘的态度再好一些吧,因为危急关头他们真的是最冷静的人,能救你的命。
电影一开始在检查设备的时候,机组人员都挂着笑脸用轻松的语气谈论着结婚生子、谈恋爱、给孩子过生日这些日常的话题,就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一般,因为我知道后面要出事,居然忍不住一起紧张,整个电影过程中一直很揪心,让我感觉自己也在经历这样的生死时刻,其实每次在飞机上遇到颠簸我内心都会开始想遗嘱…所以难以想象当时面对着挡风玻璃碎掉,飞机缺氧超重等各种恶劣情况,整个机组人员还可以坚定着“要把飞机上所有乘客平安带回地面”的信念冷静的处理一切问题,是需要多么强的心理素质!因此在袁泉顶着她被狂风吹乱的发型,睁大着发红却异常坚定的双眼安抚发狂的男乘客时,我的眼泪真的止不住地往下落。
在死亡面前,人们会绝望、会崩溃、会迷茫,飞机上所有人的反应都真实的可怕,让我尤其感动的,是刚上飞机时没有表白成功偷扇自己嘴巴的的小青年,在飞机面对坠落风险之时对哑女脱口而出的“我喜欢你”那句话。我想,如果飞机没有出事,他俩怕是就要这样错过了吧,所以为什么不能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那生命将会少了多少“错过”呢?
有人说世间最美妙的词汇是“虚惊一场”,我觉得还有“劫后余生”,虽然全机人员都安全落地了,但他们心里一定仿佛已经死过一次,所以川航8633才要在一年后过一次生日,这不仅是8633的生日,也是全飞机人员的重生。劫后余生的欣喜,完全可以支撑他们更加珍惜生命,认真的过完这一辈子。
最后还要感叹一下国家空中信息网的完善,所有的塔台都可以网络联通,随时沟通处理问题,否则就算机长再有能力再冷静,没有这样的八方支援也很难成功降落。最后飞机落地时,我内心跟着影片里所有人一起在呼喊“太好了!”,国家会越来越富强,所有的产业都会越来越发达,很幸运在国庆这天看到了《中国机长》,今天的眼泪真的不值钱,看阅兵流泪,看机长也流泪,但这都是幸福的眼泪!身为中国人,真的很幸福很骄傲!
中国评论 第5篇
在我心中,有许多职业是很不同的。
通常来说,大多数职业在面对危机和挑战时,即便出错,后果顶多是失去一单生意,少签一个合同,扣掉一些奖金,或是挨领导和老板几句骂。
但有些职业面临的后果却严重得多,可能是上百人的粉身碎骨,百余个家庭的永生之痛,无可挽回,万劫不复。
民航业就是如此。
所以长久以来,民航业始终是我最尊敬的行业之一,因为在万米高空,他们每日所遭遇的情况远比我坐在办公电脑前点文件要复杂和危险得多。
去年川航8633机长刘传健在危急情况下的成功备降,也是我最为关注的新闻。
长久以来,在影视剧和小说中,民航业最通常的存在是“被浪漫化”——这也是缘于外行人对这个行业最普遍的远距离认知:觉得由俊男靓女组成的机组,身穿或纤腰或笔挺的魅力制服,戴着帅气墨镜,走在机场反光的地板上,拉着行李箱最先上机,年纪轻轻就可以飞遍全球,从高空看遍雪原大海,每日都在告别,每日都在重逢,每日都身处于无数的邂逅和艳遇之中。
民航飞行也成了无数年轻人最热衷于从事的行业,有许多年轻女孩哭着喊着谈恋爱只找飞行员。
所以民航故事最容易和爱情故事混搭了,于是有了《冲上云霄》。
在电影《中国机长》里,导演刘伟强依旧没有放弃对机组成员的“浪漫化”,他们可以坐在头等舱座位和身边的独行美女攀谈,初次坐飞机的旅客会在登机口望着帅气靓丽的机组人员感叹他们的俊美。
然而,这些外人眼中的“浪漫云霄”,仅仅是这个行业的面子。
《中国机长》最真实和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拍出了这个令外人艳羡的行业光鲜浪漫的面子,更拍出了民航业下苦功的里子,拍出了“浪漫云霄”、“成功备降”、“英雄机长”这些津津乐道的标签背后,他们每日工作细节和生活点滴,更拍出了民航业复杂而强大的背后支撑体系。
比如影片开头,是饰演刘机长的张涵予洗澡的镜头,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拍它洗澡,以为是卖肌肉的噱头。
现实中的英雄机长刘传健,不执行飞行任务时,每日都要锻炼、训练体能,风雨无阻,这恰恰是47岁的他,有足够体能在驾驶舱风挡玻璃碎裂掉落后、身处零下40多度的舱内、身体被冻伤、极度缺氧状态下、时速800公里气流吹得眼睛都睁不开、仪表部分失灵靠手动操作的情况下,最后成功备降的重要因素。
洗澡那段戏,他是在水中练习憋气,在日常生活里训练体能。电影用这样一个细节来展示“高空几分钟,地上十年功”。
有多少人27岁就无法继续坚持锻炼身体了,何况47岁?
所以饰演乘务长的袁泉在被头等舱的无礼乘客数落“不过是端茶倒水的、哪里来的那么自信”之后,依旧自信地小声和同事嘀咕说,如果同样是生存在野外,最后活下来的一定是她们空乘,因为她们比常人受过更多的专业训练,具备更多的相关技能和知识。
看完电影之后我特意查阅了资料,飞机风挡玻璃碎裂的事故在全球范围内发生过多起,甚至有多位外国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就在玻璃掉落的瞬间,被抛出了驾驶舱。而《中国机长》中真实还原的一个细节就是,欧豪饰演的副驾驶半个身体被吸出窗外,严重冻伤,后来被同事合力拉了回来,而令他没有瞬间被抛出舱外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系了安全带。
这些细节一点都不浪漫,却在紧要关头救了119名乘客的生命。
敬畏生命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句空话,是需要每日体能的训练、日积月累的专业经验和沉着的心理素质为支撑的。没有力量和素质,就没法拯救生命,谈何敬畏生命。
所以影片中,张涵予把刘传健塑造成了一个特别不苟言笑、甚至是冷脸到看似有些不近人情的人,他的沉着和冷静,是深入骨子里,从内到外的。他在遭遇险情时的冷静,可平日里对同事的冷静,是浑然一体的,不是跳脱的,这样更说得通。
所以我很喜欢刘伟强导演的一个处理方式,就是在玻璃掉落、客舱释压事故发生、最大的危机悬念出现之前,除了拍摄不同状态的乘客之外,他还拍了大量的机组工作细节,体能测试,碰头会,气象情况的了解,吃饭,机组上机后的准备工作。
以及在危机情况发生后,不仅仅是机组人员要与险情搏斗,同时联络的还有起飞地重庆机场、目标地拉萨机场、备降地成都机场,还有空管局、空军等等。
为了帮助8633航班成功无阻碍的备降成都双流机场,空管局与机场配合,暂停了当时航线上高度以下的所有航班出港,紧急为8633腾出通道。你会发现民航业远远不止是坐个飞机吃个盒饭那么简单,背后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在支撑。缺少任何一方,都无法达到中国民航处于全球前列的安全运行小时纪录。
这些丰富的细节,都在试图为我们还原一个最为真实的民航业日常,这个行业里当然有像刘传健这样的英雄机长,但更多的时候,靠的并不是某一两个的英雄主义,而是严谨的流程管理和每个人的专业和敬业。
这是另一个维度上的敬畏生命,尽管看起来有些琐碎,并不浪漫,也不可歌可泣。但是更为真实,更有意义。
但在看着银幕上机组人员事无巨细地做安全准备时,还有机场塔台、空管中心与飞行员的一次次对话时,我有种莫名的感动。
所以我很喜欢张涵予在成功备降后下机时,望着天空说了一句话,其中有四个字,敬畏规章。
就像医者的敬畏生命,并非起始于他在手术台上成功地救活了一位病人,而是在他严谨地做手术计划时,就已经开始了。
这个以日常细节来叙述“敬畏生命”的角度是全新的,尤其在商业电影中。
这就是《中国机长》的特别之处,它不再痴迷于对民航业的“浪漫化”,而是拍出了职业化、专业化的民航业,在俊美的制服和每日的邂逅之外,更多的是高知识密度和高工作强度。
PS:
片子的另一个看点是特效,印象最深的是张涵予在发生险情后架机返航,希望备降成都,但是路上有一堵高耸入天际的深灰色积雨云墙,拦住了去路。他架机在云墙前兜了几圈后,成功穿越了云墙。
在影院屏幕上看那堵积雨云墙还是相当震撼的,有种站在脚下仰望绝境长城的感觉。而后飞机穿越积雨云,在暴雨中飞行的特效也相当逼真。
中国评论 第6篇
“老婆,我和你说一句实话,我骗了你。”
“我早就晓得了。”
打离婚官司之前,这句话是女方最得意的一句回答。
“我早就晓得了。”
然后“啪”地一声甩出一沓证据,一段录音,一份离婚协议书。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是在看狗血电视剧,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对夫妻在临死前的告白呢?
去看《中国机长》那天,我把小朋友从幼儿园接回家,叮嘱我妈给他多喝水,然后化妆换衣服。小朋友一天没看到我,知道我又要出门,表示不喜欢,“我想要妈妈陪我玩。”我只好答应他,“回家的时候买礼物给你。”
我想等到我回家,他应该已经睡了,也不用买什么礼物了,于是匆匆出门。想想我总是这样敷衍他,觉得他还小,很多承诺第二天就会忘记的。
离家求学,后来又和余老板在外安家,每年飞来飞去,多是回家,回我父母家,回他父母家。如今有了小朋友,两个人的旅程变成了三人游,我总要比从前更紧张,吃的、玩的、睡觉要枕的盖的,在iPad里下载好动画片,还有画笔故事书消毒湿巾一大包,每每登机都要背上一大堆行囊。
小朋友喜欢超级飞侠,起飞都要坐在窗边,用鼻尖抵着窗,看着飞机从地面拉升。某次登机,他在客舱口看到驾驶舱里的机长,问我“妈妈那是谁?”,我告诉他是“超级飞侠”使他激动得不得了,直到现在都沉浸在是超级飞侠送我回奶奶家的印象里。
人在平安之时很难去想这样的日子背后有谁为你付出努力,以及那些人是否有家?是不是也有很多想做的事,要在护送你这段旅途之后才能去完成?
滑行、起飞、爬升,我坐在银幕前开始体验那128人的旅程。
我才知道原来每个航班的机组人员或是临时搭档;也才了解天不亮的时候他们就要核对今天的天气,制定独特的飞行计划,预计何时有颠簸,响三下铃声就是最高级别;更不知道机组人员比乘客先登机,原来有那么多琐碎要检查:开行李架,关机舱照明,核对餐食和签字;以及上一秒还在说今天10号,下一秒就要用专业术语“洞拐”来回答。
原来“超级飞侠”在起飞前,有那么多要做的事,检查无数的按钮,讲听不懂的术语,一遍一遍地重复操作,用小朋友的话来说:真的是太酷了。
电影开场,一对候机的夫妻在和乘客聊天,他们的四川口音让我觉得亲切,作为四川媳妇,我自然记住了他们的对话。“我老公在拉萨的大饭店里做主厨”,妻子骄傲地和隔壁的人炫耀着。
飞机出事后,机舱内有人哀嚎有人念经有人默默流泪,还有暴怒着要冲进驾驶舱的壮汉,以及那对四川夫妻——开头那段对话,“老婆,我骗了你。”就是丈夫对妻子的“真情告白”,或许是觉得人之将死,不想再隐瞒妻子,或许是因为彼此相爱,不愿分开,总之这是丈夫在危难之时,最想对妻子说的话——“我其实是去工地做饭,不是在什么大饭店里做厨师。”
看到这里,我和旁边的姑娘都不禁笑了一下,电影正播放到紧张之时,虽然知道真实的8633最终平安降落,但还是捏一把汗,仿佛自己就在那架机舱里,正要和家人告别的时候,听到了那句“我其实是去工地做饭”,既难过,又想笑,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说这个?
妻子看了丈夫一眼,在颠簸中给了一个意外的回答:“我其实早就晓得了。你做饭那么难吃,哪个饭店愿意请你?”请用四川口音去想象一下这句话,是不是又想哭又想笑?因为爱你,所以我了解你,不去揭穿你,更知道你骗我,其实还是心疼我,我怎么忍心责备你?
如果说在这之前,电影的氛围是可预知的紧张,那么看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剧组的用心。这其实并不单单是一桩飞机的特情事故,更是人情最浓的时刻。
真实的8633事件之后,机长刘传健在《开讲了》节目里,遇到一位当时的乘客,机长得知时,眼圈瞬间发红,而女孩给了刘机长一个拥抱,谢谢他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我搭乘那架飞机,是要和男朋友去纳木错看星星”,她这样介绍自己。是啊,每位乘客都有自己的故事,为了你们的故事,他们竭尽全力平安抵达。
谁又知晓他们的故事呢?
乘务长毕男发丝凌乱,双眼微红,正在安抚乘客,稳定机舱情绪,没有人知道她同样已经为人妻,在登机之前或许经历了什么;5号位乘务员周雅文,在摔伤后竭尽全力伸出手按住餐车,并且回应“后舱正常”,没有人知道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并打算生一个宝宝;顶着飓风冲进驾驶舱的第二机长梁栋,没有人知道地面上他的爱人,正忍住巨大的担忧准备登机工作——没有人知道她也是一名乘务长。而这架飞机上没有机会和时间去告白的机长刘长健,正奋力稳定着飞机,在零下四十度的驾驶舱中咬着牙,送所有人平安抵达,让他们有机会去拥抱和原谅。
其实你不知道,你的那句 “我早就晓得了”,背后是谁在为你支撑,你的故事,谁在为你续写。
映后有观众问袁泉这个角色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她回答是极致恐惧之下要做到坚定勇敢。虽然她们也是父母,儿女,但面对着一份值得敬畏的工作,你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关系着一百多个生命,那种坚定、克制、专业,对她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电影里也一直没有给毕男的个人生活过多的描述,只知道她或许婚姻出现了问题,因为她抚摸着婚戒,忧愁写在脸上。但我心里却牵挂着她,我想她一定会第一时间奔回家,无论何种结局,说出“分开吧”或是“我爱你”,那是脱掉乘务长制服的她,作为妻子想要说的话。护送了你们的故事,她终于有机会续写自己的故事。
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回味着这部电影,回想着那对平凡夫妻。忽然想起小朋友已经睡下,商场已经关门,我赶快找了一家24小时便利店,买了装糖果的钓鱼玩具,准备等小朋友明天醒来,履行妈妈的承诺,带礼物回家。
远处灯火微亮,街头人潮喧嚣,生命可贵,人情正浓,总有人为你铺平回家的路。
中国评论 第7篇
昨天看的点映。
这部电影我也看了很多评论了,很多人觉得一般,说没拍出人性,没拍出冲突,感觉很失望。
但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做得最好的,就是不拍人性,不拍冲突。
电影给我的感觉是,这就是普通的一天,只是发生了一件不普通的事。
以下涉及剧透,慎点。
电影一开始,就是刘机长早起,正常洗漱,给狗狗上药,和女儿告别,强迫症发作调整客厅的布置。然后镜头转到各个机组人员,也是正常上班。
这里表白一下李沁,李沁从车上下来的一瞬间,我真的感觉到她和用伞接她的那个男人正在浓情蜜语谈恋爱,果然没几个镜头,袁泉就和李沁在聊结婚的事了。
这是一个普通的早晨,大家伙普普通通的上班,原来咋样还是咋样。
机场群像也很赞,小朋友看到机长的反应棒棒的,小朋友都是这样的,因为喜欢飞机,喜欢飞行员,所以要和机长打招呼呀,机长也及时给了反应,感觉很和谐。
起飞前的检查很顺畅,虽然不是很懂,但看过去就很专业的样子。
后来上客了,出事前感觉也是很正常的样子。反正就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一天嘛。
然后突然,玻璃裂了。
机长本来以为是小问题,就联系了地面,申请下高度,返成都,管制也同意了。
然后小问题就“砰”地一下,变成了大问题。
节奏感我觉得很好。
过程当中群像我觉得挖得不够深刻,但是还可以,该有的都有。
生死境地之前,有失态的,也有强行镇定的。
穿云的时候,代入感很强,我也是真的很紧张。
地面原来联系不上8633已经有点慌了,但至少雷达还能看到8633,还能调度空中飞机净空,但穿云的时候8633从雷达图上消失的时候,地面真的觉得凶多吉少了。
当时我眼睛都湿了,可是镜头给了黄志忠,他咬着耳麦哭的样子让我哭笑不得……
后来飞机穿云成功,重新出现在雷达图上,地面那种庆幸感也很棒。
双流塔台迅速调动机场空出地方给8633随便降落,主要还是因为联系不上啊。
在接到空中其他飞机转过来8633发出的降落信息时,塔台也是迅速地安排救助资源过去接应。
后来8633成功降落,不管是管制还是塔台都很开心,但是开心只是一瞬的事,因为大家还很忙,还有很多飞机要飞,之前因为8633故障造成的大规模延误、停飞都要处理,所以大家欢呼了一下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这点也很赞,我最怕所有人、所有资源为主角团服务了。当时8633成功降落,地面欢呼的时候,我深怕一伙人全站起来拥抱庆祝,喜极而泣。
没有真是太棒了。
也通过这个画面,更加深了“这就是普通的一天”的感觉,8633的事故只是普通一天中出现的小插曲,能处理,处理完了生活仍然是按部就班地在继续。
后来下客了,大家欢呼要见机长啥的,感觉有点尬啦,见不到机长就不上车,知道的知道是要感谢救命之恩,不知道的还以为要找麻烦……
但是大家普遍不看好的后续20分钟,我觉得还可以。
可能主要是因为我对影片的定位的“普通的一天”,所以我觉得后续是在维持这一点。
刘机长早上普普通通地洗漱上班,晚上普普通通地下班回家给女儿过生日,多好。
后来,飞机上的乘客换了一个时间,继续他们去往拉萨的行程,这一次顺利到达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出了一件小事故,只是延迟了去的时间,但最后想要到达的地方都会到达,想要见的人都会见到,时间虽然晚了一些,但是生活还是美好的,不是吗?
最后盛赞一下好久不见的“三德子”,扫地大叔和黄志忠唠嗑的那一幕,我感觉很舒服,说不出缘由的那种舒服。
然后小意见是,如果把三德子和黄志忠唠嗑那一幕直接上升天空,一台飞机飞过,空镜结局,我感觉就完美了。
一年后,确实有点多余啦,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就是了。
个人感受,10分我能给8分吧。